您现在所在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 > 培训课程 > 资格证培训
能包分配?花费不菲考的社工证或许毫无用处
更新时间:2024-08-11
麻将胡了最新官方版下载最近,上海辟谣平台接到市民留言,询问“社工证”的真伪,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主播宣称“社工证”具有考核难度低、含金量高等特点,可以为求职者加分。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正规的“社工证”的全称应当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社部提醒,我国对职业资格实行清单式管理。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准入类33项,水平评价类26项),技能人员13项。目录内这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了实施部门或单位,除此之外,任何机构或者单位不得再自行设置实施职业资格。
专业人士表示,在职业资格证书真伪这个话题上,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若有调整都会公示。公众考证前,一定要参看人社部发布的最新版目录。有些培训机构利用公众对职业资格目录不熟悉,谎报证书名称,发放所谓的“职业培训证书”。然而,这些考试和发证机构都来自培训公司,考生“参加培训”和获得的“证书”并不被国家和用人单位认可。
记者调查时发现,即便是真的“社工证”,部分培训机构的宣传水分也不小,短视频平台、搜索引擎等也为不实信息提供了传播空间。
从各地人社部门的官网介绍看,今年的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审已于近期启动。这成为不少培训机构招揽公众报名考证的理由。不过,在不少短视频对“社工证”的介绍中,出现了“考核门槛低”“收入高”“能兼职”“包分配”等介绍。部分网友也以为,“社工证”是“社工”的上岗证明。
事实并非如此。按照人社部目录,社会工作师属于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不是准入类职业资格。
准入类职业资格所涉职业(工种)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且必须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比如,教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医师资格、注册建筑师等。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所涉职业(工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比如,经济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等。
换句话说,“准入类职业资格”是某项职业(工种)的准入门槛,没有相关证书就无法从事该项职业(工种);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体现的是某项职业(工种)从业者的技术技能,并非准入门槛。
记者以拟报考“社工证”市民的身份向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咨询,接线员表示,上海发放的“社工证”分为初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三种,都是水平评价,不是准入资格。接线员特别强调,它们不是从事社会工作的“敲门砖”。
在短视频主播的介绍中,“社工证”还是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必要条件,有的主播甚至说,获得“社工证”后能包分配。
记者致电上海市人社局12333热线咨询。接线人员说,上海的公务员报考要求会通过“上海市公务员局”官网公布。报考没有要求报名者必须持有社工证,不论有证没证,符合公示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加公。
记者登录上海市公务员局官网查看了《上海市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政策问答》《上海市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上海市2023年度公务员招考调剂职位简章》,发现既没有要求具有“社工证”才能报名公务员考录,也没有任何一个职位要求持“社工证”上岗或持证者能被优先录取。
培训机构夸大“社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自然是为了诱导公众参与培训和考证。这当中,又有很多陷阱。
第二步,当公众参与培训后,培训机构将官方机构公开的考试信息,如报考须知、考纲等资料整理后,作为“学习材料”发送给学员。绝大多数学员觉得这些资料“不解渴”,而培训机构也表示,“社工证”通过率较低,“低价”套餐无法通过,建议学员购买“高价”套餐,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三步,如果学员同意购买“高价”套餐,培训机构就用拼凑的资料充当“学习资料”;如果学员不同意购买,培训机构就不断电话骚扰,诱导学员升级套餐。
然而,有的学员在参加“培训”后发现自己压根不符合报考“社工证”的条件,还有的学员报考未通过,“培训老师”就此失联,至于“包分配”“收入高”等承诺更是无法兑现。
从网友投诉看,大部分要求培训机构退款和下架“社工证培训课程”。然而,网友最多只能收到退款,但充斥不实信息的“社工证培训课程”仍在互联网上传播。
面对考证假消息的传播,信息发布平台难辞其咎。可调查发现,部分平台用“免责条款”撇清信息审核责任,有的甚至默许错误信息误导公众。
例如,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社工证”等栏目时,赫然显示“社工资格证是证明社会工作者从业资格的文件”,并表示社工证分两种,分别是《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这一说法显然与人社部名录不一致。
而平台上恰恰有不少推荐“社工证”培训考核的短视频,并强调社工证是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获得教师资格、成立民非组织的“敲门砖”。
如果消费者在平台上看到这些有关“社工证”的短视频,又通过平台“百科”来确认视频内容的真伪,发布错误消息的平台能推卸责任吗?
然而,许多平台设有“免责声明”称:“我们的条目或其他项目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建议……”也就是说,平台只负责公布内容,却不审核内容。
在一些搜索软件上,记者以“上海公务员报考”“社工证是真是假”等关键词搜索,搜索结果排名靠前的都是培训机构。有些结果标有“广告”“保障”,表示结果来自竞价排名,且平台承诺用户若选择相关服务上当,会先行赔付;但还有一部分结果没有任何提示,点击进去后,相关网站页面模拟权威部门,可实际仍由培训机构运行,迷惑性极大。
杀毒软件也混淆了真伪信息。记者调查“社工证”时,多次在网页上输入“社工证”“职业资格”等字眼,结果电脑安装的“360安全卫士”跳出“精选推荐”弹窗,贴心地表示“学习‘充电都在这——国家职业资格’”。点击进去,看似是来自官方机构的链接,谁知点击后,又是培训机构的网页。
由此可见,平台和应用的不作为或“主动推送”,增加公众识别真伪信息的难度。在“国家职业资格认定”“公”等严肃话题上,平台应当承担审核责任,让真正的官方信息显示在搜索结果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