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 > 培训课程 > 资格证培训
考证乱象调查:科长要收保过费 挂靠族年赚十万
更新时间:2024-08-21
小小的一本机动车驾照,从申请考试到最后考取,背后隐藏着诸多猫腻。经群众举报,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交管局车管所第三分所的违法违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这起腐败案里,上至一把手,下至临时工,从所长到普通协勤,都能在驾考过程中分一杯羹,违法获利巨大。
李丛,曾是石家庄车管所负责微机录入工作的协勤人员,属于临时工。据她供述,自己主要负责对学员档案资料录入、预约科目一理论考试等。因为登录工作忙,驾校就以加班费、饭费等名义给钱。许多驾校每个月来找她登录一次学员信息,每个驾校每次平均给她两三百元,每天能收1000多元。
按照规定,驾校每月招收学员的人数指标,按照各个驾校的教练车辆确定,学员指标有的用不完,有的不够用,这时就要找车管所进行调剂,此外新增加学员的信息需要登录,都要“打点”信息录入员。
据一家驾校负责人透露,为了让李丛尽快登录学员信息,每次给她300元或500元。有时候他还去找李丛想办法增加一些招生指标,这时就要给她2000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8年至2012年,李丛利用其负责驾校学员信息登录、预约考试、调剂指标的职务便利,在办理相关业务中非法收受相关驾校贿赂30多万元。目前,李丛因犯受贿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驾考学员顺利报名并预约了考试时间,接下来就是正式考试,首先要考科目一,即理论考试。据石家庄市车管所第三分所考试一科原科长任常平供述,她从2011年9月起负责科目一考试,收过9所驾校给的“保过费”。
考试之前,驾校相关人员会先找任常平沟通,说今天有几个需要照顾的关系学员,然后在考试凭证上留下记号。在考场里,任常平就会安排关系学员到那些固定的座位上,让手下工作人员帮助学员答题,使其顺利通过考试。
一位驾校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学员尽快通过科目一考试,避免学员积压,石家庄很多驾校就从那些需要照顾的学员中收取“保过费”,价格在1200元至1500元,其中1000元交给车管所考官,由他们自己瓜分。
在其他驾考科目中,“保过费”同样必不可少。石家庄市车管所第三分所考试一科原科员张建锋交代,他在驾考科目二、三中担当主考官时,常有驾校来说情,一些学员总也考不合格,只能通过放宽要求才能过。考试时,张建锋就会对关系学员放松标准,少扣分或不扣分。一般是学员开一小段车就直接通过了,这样每照顾一名学员,他能得到300元好处费。
目前,任常平因收受贿赂200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张建锋收受贿赂125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
40余所驾校的181万元,20余名干警的105万元,总计286万元,这是法院一审认定的石家庄市车管所第三分所原所长刘文胜的受贿金额。
据刘文胜称,他在车管三所任所长期间,每逢春节和中秋节之前,所里部分干警就给他送钱。他分析原因认为,一些干警负责驾校学员考试业务,在考试过程中有照顾关系学员的现象,接受考生或驾校的吃请、礼品甚至是现金,给他送钱就是让他对其行为放松管理,少找麻烦。
刘文胜承认,驾校送钱也是想和自己处好关系,在办理相关业务时给予他们帮助、照顾。
石家庄车管所第三分所一名考试科干警在接受司法机关问询时透露,他每月都给刘文胜送5000元,有时送4000元,目的是让领导安排自己在考试科负责监考工作,因为非考试科能收取的好处费比考试科要少很多。
“因为刘文胜是所长,驾校很多业务需要他的支持与关照。比如申请加考,需要一把手所长批准,所以给他送钱,他就会批准。”一名驾校负责人说。
河北省检察系统一些人士指出,长期以来车管所内部比较封闭,缺乏外部监督,同时这一机构掌握着驾考监管、通过等权力,容易产生利益寻租。必须采取切实举措减少驾考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并加大对车管所系统的审计监督,让权力晒在阳光下,才能防止类似腐败窝案再次上演。(半月谈记者 朱峰)
从车钳刨铣磨到做面皮、肉夹馍;从美容美发到色彩顾问、牌技培训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需要去考职业资格证,这本是提升服务业技术含量的体现。然而,一些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为了获利,人为设置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并由此衍生出包括教材、报名、培训、考试等相关市场,并在考前、考中、考后各个阶段做手脚,制造出一条完整的利益链。
为了规范各行各业的职业准入资格,促进人才市场的良性竞争,1994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写入劳动法。然而,随着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出现,五花八门的培训热、考证热也相伴而生,不仅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大不如前,很多行业的职业资格认定过程如同走过场,几乎是交钱就能。
半月谈记者在武汉多家培训机构看到,前来咨询报名的人络绎不绝。登录一些职业资格考试网站,可以看到包括法律、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建筑工程等在内的数百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既有较为热门的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教师资格培训等,还有牌技培训师、色彩顾问师、色彩搭配师等时尚行业培训,甚至还有陕西面皮、西安肉夹馍等考证培训。
“现在的职业资格证书太多太滥,也越来越没含金量了。”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湖北省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李锡元告诉记者,一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发现职业资格认证赚钱,就设置了不少证书,而考证市场也成为其隐形的敛财工具。
据统计,2007年高峰时,各地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达2500多项。经过清理,截至去年底,各部门设置的还有560项,其中准入类职业资格113项,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有575项。
pg模拟器
记者以考证为名来到武汉一家培训机构进行咨询,工作人员表示:“导游证交5000元可以保过。一级人力资源师证要6000元,教师资格证要8000元。本人可以不去考试,我们会找,保证能拿到证书。”
当看到记者存疑时,工作人员保证道:“我们上面有关系,肯定能过,你要相信我们的实力。”
“现在考证市场太乱了,这些培训机构能生存下来,都是有门路。大多数职业资格考试监管不严,他们在考前、考中、考后各个环节都能做手脚,分一杯羹。”李锡元告诉记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二学生董伟骏告诉记者,他的一位朋友想考二级人力资源师,本来这个证要硕士毕业连续从事工作2年以上才能报考,由于资格不够,就花了1000元找个培训机构报名解决了。
多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培训机构一般会承诺免费补考或二次培训,直到考过为止。一些职业资格考试现场甚至出现监考老师现场念答案等违规情况。
一位曾经开办培训机构的人士透露,有的主管部门能改分数,控制证书通过率。哪个培训机构跟他们关系好,通过率就高。职业鉴定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若差一两分的话,托关系找找人,加上去就及格了。”
一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做证书业务就是为了赚钱,一些部门直接把资格考试授权给挂靠的协会或学会,成立考试中心后在全国各地找代理人,报名费、教材费、资料费、培训费、鉴定费等随之而来。
记者在武汉多家培训机构调查发现,除了报名培训费用不菲外,一些所谓的精品班、保过班更是漫天要价。以导游证为例,正常的报名、考试费用是380元,精品班、通过班分别是2580元、3260元,直接保过则要5000元。
职业资格证书乱象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培训市场。有机构估算,2012年职业培训潜在的市场规模就达数千亿元。
“这些钱有不少是打点费,流进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腰包。”武汉一位曾经开办培训机构的大学教授说,你能否拿证,怎么拿证,基本是主管部门说了算。
“职业资格证书市场这么乱,还是部门利益在作祟。”李锡元认为,改革职业资格许可制度,肯定会触碰多方利益,阻力较大。需要国家从顶层推动,下决心真改革才能根治此顽疾。
今年6月和8月,国务院分两批取消了包括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在内的58项职业资格许可事项,到2015年将基本取消无法律依据的资格许可事项。此举无疑为各种资格考证乱象踩下刹车。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除政府必须负责的涉及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资格资质认证事项外,其他部门负责的资格资质认证事项的考试、发证权力应当取消,通过对改革流程的系统规划和具体设计,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行动路线图。
“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保留项目的监管。毕竟职业资格证书是很多行业的敲门砖。”武汉一家公司人力资源专员汪智明表示。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职业能力建设研究室主任袁良栋建议,把现有各类证书体系纳入一个逻辑框架中,先对各个资格体系内的资格进行认证,依据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清理和规范。
李锡元表示,要让市场规范起来,必须下大力气斩断食利链条,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先从自己身上“开刀”,进一步简政放权;同时经常“回头看”,加强检查督导,设立奖惩措施,保障中央政令畅通,真正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政府可借事业单位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之机,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与考试组织、技能培训彻底脱钩;政府机构与行业协会、学会、中介机构彻底脱钩;政府负责制定职业资格目录,对资格资质证书的设计进行评议,构建统一的资格框架,把精力放到职业标准制定过程的指导监督上。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当前相关的配套法规只有部门规章,层级太低。专家建议适时修改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及时修订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职业资格认证法律法规体系。证书的使用权限、企业违规成本等也要通盘考虑,让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乱象失去生存的土壤。(半月谈记者 王贤 陈俊)
一证在手,吃喝不愁;啥事不干,年入10万。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规范行业管理,政府根据各类各等级职业资质证书人数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项目工程招投标、建设及监理审计等环节实行“门槛准入”。这项严格的市场监管制度却在实际中走样。半月谈记者发现,当前一些行业“证书挂靠”普遍,中介公司资质转租“生意”红火,已成公开的秘密,许多行业形成“有资质的不干活,干活的没资质”的不良风气。
工作5年,独立买房。今年30岁的李伟凭借3个建筑行业职业证书的挂靠获得近40万元的收入。2009年毕业的他,学的是建筑专业,在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工作倒也轻松。为了“给自己增加跳槽砝码”,李伟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准备建筑工程师考试并成功通过。
在校友介绍下,李伟将证书交给一家建筑公司“代管”,公司每年给他5万元好处费。尝到甜头后,李伟又先后报考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每次拿到证书,他都迫不及待地将证书交给其他公司“托管”。这时,他早已知道这种潜规则叫“证书挂靠”,于是要价更高。
所谓挂靠就是拥有资质证书的个人,将证书挂靠到相关行业企业,名义上属于该公司的员工,实际可以不为公司做任何事,但同样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钱。因为企业需要一定量的“持证员工”,才能获评相关资质,承接相应业务项目。
在太原市高新区某私企工作的孟先生2007年考取二级机电工程类建筑师。“当时就是为了挂靠考的,当时一年能白赚1.2万元,现在少了,一年也还能赚8000元。”据他介绍,二级建筑师一般挂靠在省内,价格低些,一级建筑师可以全国范围挂靠,价格更高,一般是三年30万元,一次交三年。
建设工程领域的安全员、监理员、建造师等“五大员”制度是工程招投标的“硬件”,催生大量“挂证”族。根据类别不同,建筑师挂靠的价格也有很大差异,像机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对基础的建筑师证的挂靠价格一般在每年3万元以下,而对于岩土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含金量”高的资格证则会达到每年10万元左右,甚至15万元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证书挂靠者以高校教师、新近大学毕业生居多,挂靠企业多是民营建筑企业,一级建筑师证挂靠“行价”每年12万元左右;一级建造师2万元至4万元,二级建造师1.2万元左右。
不仅建筑行业,其他一些行业同样挂靠疯狂。“只要有证书的行业就有挂靠。”一位专门从事证书挂靠服务的中介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机动车驾驶教练员证都可以出租。像执业医师等比较难考的证书,更是一证难求,价格水涨船高,最高可达每年15万元。
在环保行业,由于不少环评机构和环评师热衷资质挂靠,环评界出现了“有资质的不干活,干活的没资质”。“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一再禁止,但这股歪风还是比较严重。”长期关注环评资质挂靠问题的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向春说。
2013年,环保部在《关于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人员处理意见的通报》中点名处分34家环评机构,其中就有15家是因为“借用外单位人员作为环评专职技术人员”或“环评文件部分章节由协作单位人员主持编制”。“去年底,我们在江苏、湖北两省调查时又发现了120多名公职人员涉嫌把环评师证挂靠到53家环评机构。”向春说。
百度搜索近期发布最受关注资格证书排行榜,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二级建造师以34568.85万次的搜索量高居榜首;会计从业资格证排名次之,为26531.15万次;一级建造师则以23441.61万次排名第三;注册会计师、司法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证名列四到六位。
越炒越火的证书挂靠市场产生一支数量庞大的“考证大军”,带动一条灰色利益链。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有560项。此外,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有575项。数目繁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催生了社会上的考证热和培训热。
记者随机走访武汉几所大学的自习室,发现有不少学生都正在看各类证书资格考试辅导书,职业资格培训班宣传广告更是随处可见。据武汉大学一位学生介绍,许多证书的报考费用都在几百元,有的甚至上千元,如报关员、物流师、网络工程师、造价师等证书考试最受学生欢迎。
火爆的租证市场还催生了专业的中介机构。刚刚拿到土地测量证的刘政告诉记者,他报考的培训机构提供从报名到考试“一条龙”服务,实际没有任何附加要求,只要交钱,参加完一周的培训,就包过拿证。“也就是发两本书,爱看不看,试卷的题不管会不会只要写满了,肯定没问题了。”
“只要能考上,挂靠肯定没问题,这个在市场上很抢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许多网站会明码标价在网上挂出来,买卖双方也会在QQ群内交流,一些培训机构也会主动为学员联系挂靠单位。
这一说法得到一些培训机构的证实。太原市锦程职业培训学校招生负责人梁女士介绍,学校的造价师培训以网络授课为主,一般价格是3000元,考不过来年免费学,“保过班”要一两万元。“现在交点钱考出来,将来一年就能赚回来。”梁女士说,“挂靠的事好说,我们本着为学员负责的态度,免费为学员介绍挂靠单位。”
在资质更为稀缺的环评领域,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以“环评”或“环评交流”为主题的QQ群,群成员多在200人以上,大多是正在备考或有意考取环评师的人,“拿出证来挂出去赚钱”不时成为他们相互鼓励的话语。
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丁文章说,环评资质挂靠分为个人的环评师挂靠和建设项目资质挂靠两种。“个人挂靠环评师资质每年能拿3万元至6万元;公司挂靠环评机构资质的,需要抽取建设项目费用的30%左右交给环评机构作为管理费。”
不少受访专家认为,证书挂靠使得许多项目资格评审流于形式,甚至评审人员自己也加入挂靠队伍中来,丧失了资质评定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在证书“交易”市场上,省钱成了助长挂靠歪风的直接动力。太原市某环评机构负责人分析说:“如果是挂个证,我每年花费五六万元就够了,但要聘个持证技术人员正儿八经工作,没有10万元请不来。”
“申请条件也是一大限制。”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赵智杰说,2005年出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中规定,申请评价资质的机构需要提交相关工作业绩证明。“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尽管后来把‘业绩’条件放宽,仍有一些机构被逼上了挂靠的路。”
同时,评审程序不透明,也让挂靠钻了空子。向春说,按规定,单位资质评审有一个公示期,会把相关持证人员名单贴出来接受公众监督。然而,公示的媒介是政府机关网站,访问量难与大众化媒体相比,监督效果大打折扣。“监督不到位,挂靠就不能及时发现。”
资质评定是政府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分类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挂靠乱象使得这种严格把关制度遭遇信任危机。对企业或个人资质的认定是行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证书挂靠挑战市场管理的基础,必然影响到企业行为和项目质量,已成项目安全的一大隐忧。同时,“挂靠”行为从法律上是违反劳动法的,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员工的利益都不受法律保护。
虽然法律明令禁止,但对“挂证”监管不严、处罚太轻。湖北金卫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宫步坦律师表示,按目前规定,如果个人没有从中获利,将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若从中获利,将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企业则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不等。这对于动辄数十万元的获利来说,显然分量偏轻。
山西省环保厅某负责人认为,要避免持证人员“脚踏两只船”,个人信息联网是关键。只要个人信息实现全国联网,是不是挂靠关系便一目了然,这将有效地打击挂靠行为。
向春建议,发挥公众、社会团体等第三方的监督作用。“相应职能部门应建立畅通的信息公开渠道,及时、全面地公开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业务信息等内容,给公众参与监督提供方便,鼓励公众和第三方专业组织参与监督。”(半月谈记者 徐海波 王井怀)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