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 > 培训课程 > 成人教育培训
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成人教育教育终身
更新时间:2024-09-08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的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2024年3月8日起每周五晚黄金档登陆纪实人文频道。目前已更新至第二十三集,教育专题《成人教育 教育终身》。
《志在上海》系列分为“知上海由来”“看城市更新”“建人民城市”“开创新之先”“为全国服务”“与世界牵手”六大版块,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采撷方志繁花、瞰见上海繁华,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1978年之后,上海成人教育历经恢复整顿、改革发展、逐步融入以及全面融入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多个发展阶段,为城市的人口素质提升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城市经济的腾飞、社会的振兴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插上了强有力的翅膀。
据《上海市志·教育分志·成人教育卷(1978—2010)》记载:1978—1986年是上海成人教育的恢复整顿期。这一时期,上海成人教育管理机构、上海市各级各类成人学校逐步恢复和新办,成人中等专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上海的老年教育开始起步。
这一时期,从上海成人教育管理机构逐步恢复和重建,首先是市教育行政部门恢复工农教育处。继而,1979年2月,由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和工、农、财贸等委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共同组成的市工农教育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此发展背景下,各区县教育局的相关教育科室也逐步恢复,市政府所属各委办局也同时恢复或增设教育处或宣教处,各大中小型企业迅速恢复或建立了教育科。成人教育领导体制恢复和建立,为成人教育的快步向前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1978年,普陀区业余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普陀区业余大学(原校址在长寿路990号)
为满足广大职工和农民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的迫切要求,上海市各级各类成人学校逐步恢复和新办企业职工业余中等学校、郊区农民业余中学、各区县业余大学以及电视函授教育。普遍开展大规模的“双补”(补文化、补技术)教育。
1978年2月,中央批准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建电视大学的报告》。《报告》提出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主办面向全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筹建的推动下,上海电视大学于1978年4月24日正式复校,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和医学专业,一年后增设电子、机械专业,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同年,函授高等教育也逐步恢复,上海教育学院、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函授教育恢复。
1979—1980年,全市职工业余大学有较大发展。1979年9月,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市广播事业管理局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电视业余中学。1980年1月24日,上海市召开全市职工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青壮年劳动者的文化补课工作。1983年全市设立的职工业余中学有1681所,在学人数57.78万人,参加市电视业余中学和各种辅导班、复习班学习的人数有47.5万人,合计105.28万人。1983—1985年,上海市形成持续三年的青壮年职工文化补课的高潮。
1979年,虹口区中山北一路369号,上海财经学院夜大学招生考试考试现场
到1985年,上海的“双补”基本完成,据统计,当时全市有127万人文化补课合格,占应补对象186万人中的68.3%;有84.96万人技术补课合格,占应补对象118万人中的72%。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干部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上海的老年教育开始起步。1985年1月,上海市离休干部进修学校(上海老干部大学前身)成立,5月,隶属市高教局的上海老年人进修学院(上海老年大学前身)成立;一些区县街道的老年教育机构,如四平街道老年大学等也于同年先后成立。
1987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上海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期,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为标志,这一时期成人教育发展战略重心转向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并在成人学校教育方面也做了诸多改革。
1987年前后,“工农教育”普遍统称为“成人教育”,这不仅是为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和阶级认知更新的时代特征。1987年,根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上海大力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将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突出重点,这也是上海成人教育的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变。这一年,岗位培训工作在全市各行各业迅速开展,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培训以及适应性专项培训也进一步加强。1987—1989年,累计参加各类岗位培训的职工干部达300万人次。1992年,全市职工参加各级各类岗位培训达150万人次。大规模的岗位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素质,为上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987年,老年教育明确归入成人教育范畴。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原工农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老龄问题委员会在《上海市老年教育情况及今后的工作意见》中提出,“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明确了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内容之一。1987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老年大学分校、老年学校、兴趣班、进修班相继成立,办学主体有教育局管辖的退休教师协会、教育工会,也有区老干部局、区老龄委、区总工会等。
1995—2005年是上海成人教育逐步融入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时期,这一时期,上海市率先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构想,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组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初步构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
1995年,上海市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开创上海成人教育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指出,“世界教育改革运动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确立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终身教育发展方向,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法律保障”。这是上海第一次使用“终身教育”表述有关教育发展的政策理念。
2000年1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电视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市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2000年1月24日,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挂牌。
2001年,教育部正式开展社区教育实验,设立28个城区作为第一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上海闸北区、嘉定区、浦东新区三个区入围。
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推进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作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全面融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宏观视野中。
2009年4月14日,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市教委主管,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承建的上海终身学习网()正式开通。上海终身学习网的开通运行,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更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到2010年7月该网注册用户达63.7万。
2009年,市教委出台《关于开展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规范管理工作专项调研和督查的通知》,继而开展民办非学历教育的专项调研。截至2009年12月,全市共有各类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1535所。其中,已停止招生或歇业的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有171所;正常运行和办学的民办非学历院校共有1364所。在正常运行的1364所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中,进修学院267所(高等非学历教育机构),进修学校(中等及以下办学机构)1097所。2008—2009年,经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审核批准设立的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共131所,其中,进修学院为28所,进修学校为103所。同期,经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批准注销或撤销和吊销办学许可证的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共84所(其中进修学院7所,进修学校77所)。
这一时期,老年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上海老年教育的学习场所不断增加,学习渠道不断拓展,学习人数大幅提高。至2009年底,上海已有4所市级老年大学,1所远程老年大学,21所区(县)老年大学,41个市级老年大学系统校和高校老年大学,216所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和4032个居(村)委学习点。
2010年,“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更名为“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7月,上海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成立组建学分银行学历教育工作小组。
1978年之后,上海的成人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教育”的理解范围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成人教育主要集中在扫盲教育、学历补偿教育、干部教育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农村青壮年文盲、企业中青年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干部,成人教育所面向的范围和覆盖的人群还比较有限。随着终身教育、全民教育概念的普及以及社会的急剧变革,“成人教育”的内涵及外延逐步扩大。成人教育不只关注企业职工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还重点关注着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新型农民等各类群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