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 > 培训课程 > 成人教育培训
以高质量职业教育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更新时间:2024-09-20
日前,经各推荐单位逐级推荐,全国教育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评选,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济宁市唯一入选的高级职业院校。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1955年,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学校占地373亩,教职工365人,在校生7000余人,是一所设有现代农业、农村干部教育、财经、建筑、信息技术、公共管理与服务、文化体育等七个专业群的综合性现代职业学校,已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来,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实施党建引领、人才雁阵、专业赋能、项目载体、平台支撑“一领四建”战略,深化“晴耕雨读,党恩厚植”党建品牌建设,完善“党建1+N业务融通”机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新脉搏,打造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高地,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被授予山东省教育系统员先锋岗称号,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近年来,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抓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学校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的学习制度,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学校党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职责。继续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增强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推动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强化内控机制建设,严格规范“三重一大”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流程,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促进党建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建立“党建1+N业务融通”运行机制,重点推进党建与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双向融合,带动工作提质增效。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建立学校党委抓思政课机制,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着力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打造一批思政课“金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培育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利用济宁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和新时代新故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升育人实效。
强化五育并举。抓好以美育统领,社团、准军事化管理、心理教育和综合服务“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突破口,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耕读教育为特色开好劳动课程,建设开放共享的劳动体验教育基地;多举措开展阳光心理教育,做好学生关心关爱和帮扶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全环境育人新格局。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三全育人”体系,打造专业化班主任团队,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改进学生评价体系,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全要素横向评价相结合,将志愿服务列入学生素养考核,引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开展“青春心向党,争优争先争效当先锋”教育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等,推进志愿服务模式和服务项目创新,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实践活动品牌,培育时代新人。
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做精做实做细省高水平学校和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在前期建设成效基础上,扎实推进整改提升,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全面总结、系统梳理凝练特色成果和典型案例,以优异成绩迎接终期验收。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双优计划”学校。
学校紧密对接济宁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设置论证和动态调整,重点建设15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高的专业。开展山东省首批11个中高联合五年制高职专业,探索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特色化专业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各专业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发展。
夯实课堂主阵地,围绕就业格局的变化动态调整教育教学,为学生未来多元发展、多岗位就业奠定基础。实施“1+1+1”人才培养新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争取承办植物嫁接和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等赛项的技能大赛省赛,继续承办市赛项目,力争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的赛绩,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实现以赛促教。完善教学能力大赛等激励措施,举办“课程思政优质课”等业务比赛,引领教师通过比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优秀教师共同打造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形成教学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机制。积极培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推动评价方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职普融通。认真贯彻执行“职教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把握“职教高考”改革动向,举办综合高中班试点,推动职普资源共享、连通互认,适应学生不同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为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强化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贯彻落实省、市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探索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评价体系,克服“唯科研”“轻管理”“弱育人”和功利化倾向,突出教育教学实绩,重视一线学生工作,重点评价双师素质,用好岗位和职称政策,改进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等制度,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水平、潜心育人,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工作,从源头上把好“苗子”选进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支持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学历层次。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一线实践锻炼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双师”素质,“双师型”比例达到72%以上。抓好教师“传帮带”,发挥省级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作用,构建雁阵模式成长梯队,培养造就一批青年骨干和名师。开展教师表彰活动,宣传优秀典型,营造比学赶超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深化农村干部教育内涵建设。学校将继续在市委组织部领导下办好农村干部学历教育,紧密对接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人才需求优化专业定位,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的领导力为中心,提高“四种能力”,培养“四个带头人”,促进农村干部教育规范化管理、高质量发展。构建“党建+”全程递进式育人体系,贯彻习关于农村党建、农业强国、乡村振兴等创新理论打造更加精准实用、岗课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发10本系列教材,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引领专业内涵建设。
以年轻村干部为重点培育乡村急需人才。完善跟踪培养机制,大力培树优秀年轻学员典型,解决村级组织后继有人问题。开展擂台比武、校园分享、观摩学习、评选表彰等活动,结合市农技协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为学员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解决产业发展具体问题。继续开展“乡村振兴百村行”等实践活动,聘任优秀村干部为实践导师,凝智聚力服务乡村所需。
学校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切实发挥晴耕雨读农场等实训基地功能作用,创新运行管理方式,落实好实践教学安排,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和真实生产任务式培养。办好畜牧宠物实训中心,推进校办产业建设。争取建设现代农业类职业教育公共实践中心,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创新创业、技术研发及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于一体,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
统筹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和乡村振兴两个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实现共同体内校企协同联动、产教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服务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全国装配式建筑产教融合共同体、云计算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工作,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和适应性。
主动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开发,校企共同开发实践项目、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互派师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
依托学校各类省级培训基地、市委教育工委党校和济宁基层党建学院等平台,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等群体,积极承办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技术技能、就业创业等各类培训,形成育训并举办学格局。探索“田间学校”“社区学院”等办学模式,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发挥市农技协理事长单位作用,扎实推进科技兴农、人才建农、精准助农。继续做好成人教育工作,形成多元立体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
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坚持规范办学,强化制度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围绕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修订学校规章制度,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施机构整合和定编定岗,完善部门工作职责和流程,建立部门目标责任督导督办机制,建设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作质量档案,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压实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日常排查和专项排查制度,全方位、常态化进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安防设施建设,提升安保人员专业化水平,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安全教育贯穿全年,结合不同时段开展针对性教育,抓实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防范遏制校园欺凌,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强化实验(实训)室安全措施,紧抓实习安全管理,落实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加强班主任管理,设计印发班主任安全工作手册,确保安全工作落实落细。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打造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中心为目标,整体规划各部门业务流程和信息化项目,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千兆到桌面、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多媒体办公和教学设备;引进“一站式”服务方式,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争创信息化标杆学校,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坚持“文化强校”,以学校“一训五风”建设为主线,以农耕文化为特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打造特色育人环境,突出校园文化的专业特色、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打造有颜值、有温度、有品位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促进价值观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师生认同,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业一条街”与“创新实验室”,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校继续实施“聚力工程”“汇智工程”“暖心工程”,构建“我为师生办实事”常态化长效机制,做好工会服务、餐饮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满意度。扎实开展好招生、就业、宣传、财务、图书馆、老干部等各项工作,以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奋发有为,苦干实干,团结协作,持续pg电子平台发展。
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学校派出4名教师支援新疆职业教育,3名在英吉沙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班主任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名在新疆喀什地区教师培训中心为喀什地区中小学民族教师培训普通话。同时,学校积极承担了5名英吉沙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跟岗研修。“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对接活动,深入开展“对标先进”调研活动,逐渐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工作,与泰国格乐大学、吞武里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举办“聚焦未来共筑梦想”师生留学经验交流会,以及大型“扬帆起航职引未来”2023届就业、实习、留学双选会,与日本起点教育株式会社签署了《教育交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全力办好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深入宣传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优秀师生和技能成才典型等,充分展示办学成果,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氛围。积极开展国内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奋斗者,正青春。路虽远,行则将至。未来,学校将以办好五年制高职为重点,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关键,实现“七个能力提升”“三争四敢”抓落实,争创首批国家中职“双优”学校,为推动济宁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高职校力量!(耿楠 李允)